NEWS ·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小水电绿色蝶变之路

发布时间:2021-07-05 人浏览

小水电绿色蝶变之路(图1)


江西上饶市广信区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全区国土面积2240平方公里,位于武夷山和怀玉山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10毫米,水能资源丰富。从上世纪60年代起至本世纪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当时县域经济的发展,全区共建成小水电站123座,为解决无电缺电地区人口用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破茧——完善自我,实施清理改造
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上饶市广信区小水电企业协会积极做好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多次召开电站业主会议,积极宣传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鼓励电站绿色转型,并对照清理整改标准,制定“一站一策”工作方案,逐站实施改造。


小水电绿色蝶变之路(图2)


截止2020年底,共改造新增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设施113处,新建生态堰坝68座,清淤疏浚河道12560米,并逐站安装了生态流量监测或监视设备,保障生态流量严格按规定泄放,厂坝间脱水河段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修复。



清理整改后,上饶市广信区保留农村小水电站120座,总装机容量17.816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5.7亿度,年发电收入可达1.93亿元,创造就业岗位600余个。



小水电绿色蝶变之路(图3)


二、羽化——转变思路,推动绿色发展


上饶市广信区小水电企业协会结合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积极推动全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工作,并通过加大投入抓技改、强化管理促安全,使全区的小水电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1、实施技术改造,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上饶市广信区积极响应国家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实施有关标准化管理等政策,对电站自身的引水系统、水轮发电机组、输变电系统、控制保护和通讯系统等进行增效扩容改造,并在确保满足生态要求的前提下,在生态流量泄放处安装生态机组发电,有效提高电站运行效益。

 “十二五”以来,全区共完成了樟涧、双河、下会坑等46座水电站的技术改造,新增装机1.4万千瓦,年增发电量4400余万度。电站改造后发电效益显著提高,形象面貌焕然一新,为绿色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2、完善管理体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上饶市广信区小水电协会结合新时代绿色发展需求,积极引导电站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标准化管理,制定了《小电站管理办法》、《关于水电站系统实施标准化管理的通知》等规章制度。

对水电站实施管理责任明细化、管理工作制度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范围界定化、管理运行安全化、管理经费预算化、管理活动标准化、管理过程信息化、管理环境美观化和管理考核规范化的“十化”管理,使电站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并通过建成的智慧水电站集控管理系统,积极推进全区的小电站集约化、物业化管理,有效降低水电站运行管理成本。

3、助力社会民生,美化绿色发展环境
上饶市广信区小水电发展从过去重视经济效益转变为更加重视地方发展和民生利益,区协会积极推动全区小水电助力乡村振兴。电站既能保障发电效益,又能反哺社会公益,全区120座分布在各个乡村山区的小水电犹如一幅“水电星图”,把小水电发电收益以民生公益项目的形式作为消薄和低收入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其中,下会坑电站、风磨岭电站、毛源电站等每年配备了超过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捐资助学、养老慰问、定点对口帮扶、公共设施改善等多项公益事业,并通过上岗培训、乡村旅游、合同聘用等形式,为区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实现了乡村集体消薄,为薄弱村“造血”、“充电”。

三、翩舞——展望未来,实现现代化提升
上饶市广信区小水电行业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学习国内外先进小水电企业的管理经验,着力创建生态绿色常态化、安全管理标准化、数智集约物业化的“三化”水电站,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现代示范性的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推动全区小水电绿色发展,助力小水电绿色发展长效机制,促进小水电事业绿色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 : 四川泸州:督导赤水河流域(四川)小水电清理整改和生态环境保护
下一篇 : 安徽省环保督察组:防止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已关停的​小水电重新发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12-2018 北京远索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